新厝鎮位于福清市的“南大門”,這里民間文化底蘊深厚,因與莆田市僅一橋之隔民間習俗與莆仙地區相近,伡鼓舞就是莆仙文化在福清的一種體現。每到逢年過節和重大民間民俗活動,伡鼓舞必定是重頭戲。
關于伡鼓舞的起源,民間說法不一。一種說法是起源于東漢時期,盛行于宋代,是一種民間流傳下來的街頭藝術演變為如今的表演形式。
另一種說法則是與戚繼光抗倭有關,相傳明嘉靖年間,戚繼光率兵平倭轉浙入閩赴興化追擊殘敵時,沿途邀集民眾壯士,聚齊擂鼓敲鑼助威殺敵,倭兵聞風喪膽,束手就擒,此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勝利,不斷演繹創新演化而成為伡鼓舞。
在民間,伡鼓舞表演又俗稱镲鑼鼓,即由镲、鑼、鼓等幾種樂器組成的大合奏。通常由一面大鼓,數十對大鈸,兩面大鑼和兩面凸臍鑼組成,鼓聲既敲出雄健渾厚的喧天巨響,也敲出歡慶勝利的漫天喜悅。
2007年伡鼓舞被列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如今走進新厝鎮,一股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撲面而來。為了保護和傳承伡鼓舞藝術,新厝鎮大力扶持民間伡鼓隊,同時設立非遺傳習所,由鄉鎮輻射延伸至村莊,真正讓伡鼓舞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。
伡 鼓 舞
▲播放時雙擊視頻可全屏
往期回顧:
博物館里看非遺——福清傳統武術展演
為了促進鄉村孩子健康、快樂、全面成長,對偏遠農村學生進行一次深刻的社會實踐教育,發揮博物館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服務、凝聚、教育廣大未成年人的平臺作用,滿足農村孩子課外學習和文化生活的需求,福清市博物館以此為契機,開展了“福清市博物館2024年服務鄉村青少年專項活動之博物館里看非遺——福清傳統武術展演。本次活動由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主辦,福清市博物館、福清市文化館承辦,福清市宗鶴拳協會、福清市南少林武術協會協辦。
?福清市新增1項福州市級非遺項目
我市推薦項目竹木花格制作工藝(陳氏組子細工制作技藝)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
“鄉音永續·傳承有我”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
2024年10月18日上午,在福清市城關幼兒園隆重召開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(福清方言傳承示范點)授牌儀式,福清市文化館館長李義、本土方言研究專家陳則東以及園部家委出席了本次活動。李義館長代表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向現場專家、老師及家長們致辭。
福清市文化館微信平臺
組織群眾文化活動 繁榮群眾文化事業
Copyright ? 2014 - 2022 福清市文化館 版權所有 閩公網安備35018102000551號 閩ICP備15004514號
聯系地址:福清市兩館一中心文化館三樓 聯系電話:0591-85221213